研究专题

新马大众文化资料库

重设

《蕉风》文丛出版物:黄崖的《浪花》

《蕉风》是1955年在新加坡创办的文艺期刊,由友联出版社发行。第一任编辑方天自香港抵新后便确立《蕉风》对“纯马来亚化”文学的重视,虽然1958年总部迁移至吉隆坡,但该杂志对新马文学影响深远,也被誉为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纯文艺期刊。《蕉风》初期以半月刊出版,1958年改为月刊,1999年停刊,在2002年底由柔佛新山南方大学学院复刊,并以半年刊形式发行。友联出版社于1951年在香港成立,1956年在新加坡正式成立分部,名义上虽是书报发行公司,但其实也做门市生意,不仅售卖书籍文具、出版杂志,也编印教材。香港与新加坡两地的友联出版社关系密切,而香港友联接受美国亚洲基金会的资助,长期被视为是美国反共阵营中的一员,加上新加坡友联专营台湾书籍,在新马左翼思潮汹涌的时代,难免被打上“右派/第三势力”的标签。

《蕉风》第一任编辑方天(原名张海威)是前中共领导人张国焘的儿子,在父亲脱离中共后,便随父亲迁至台北和香港。方天在香港时曾任友联出版的《中国学生周报》编辑,1958年《蕉风》搬到吉隆后则改由其他南来文人如黄思聘、黄崖及姚拓先后担任,1960至90年代陆续也有白垚、陈瑞献、李有成、周唤、梅淑贞、悄凌、张锦宗、许友彬、小黑、朵拉、李锦宗、林春美等人的加入。其中《蕉风》第二任主编姚拓任职长达42年,堪称《蕉风》的守护者。

资料库目前收藏40多部《蕉风》文丛出版物,除了主编黄崖的《浪花》、《航程》、姚拓的《职业病》、黄思聘的《世仇》等人的作品,也包括台湾现代诗人罗门的《美的V形》、香港小说家徐速的《芳邻》等。值得注意的是,1962年1月号第111期《蕉风》刊登的“文艺丛书”广告介绍了30部作品(19位作家),其中香港作家的作品占了近半数,可见该杂志在战后曾积极将香港文学引荐给新马的读者。

Scroll to Top